2023-12-29 17:17:17 人气:881
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中,如何理解研学旅行中的“行”?
、研学旅行根本的目的在于“学”,“行”只是“学”的手段。可是,在现实操作中,许多家长将研学旅行当作学校安排的旅游活动,而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将研学旅行与校外活动、第二课堂混为一谈,不少旅游部门更是将研学旅行作为拓展旅游业务的商机。这些模糊认识会导致研学旅行效率低甚至使之产生异化。与一般的旅游相比,研学旅行之“行”具有手段性、知识性、安全性特征。
目前之所以很多人对研学旅行前景不看好,关键是对研学旅行产生了误解。研学旅行固然离不开旅行,但研学旅行之“行”只是手段,倘若将研学旅行之“行”仅当作一般的旅行,家长就会认为其性价比不高,从而缺乏积极性;假若将研学旅行之“行”与一般的旅游混为一谈,旅游部门就可能将研学旅行异化为赚钱的手段。从研学旅行“行”之定位看,“行”属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学校组织的、学生的集体活动。既然研学旅行之“行”只是手段,那么其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学”,“行”要为“学”服务,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虽然也是旅行,但这种旅行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首先,一般的旅游重在娱乐、休闲、放松,是游客调节生活的手段,而研学旅行的“行”更强调教育的主题体验与主题交流。其次,从知识的储备和获得来说,一般的游客在出行前可能会去搜索旅游攻略,了解景点的相关情况,但是研学旅行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方不但事先要对旅行路线和目的地的知识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而且要和研学旅行基地方沟通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方式,使学生能通过“行”提高实践能力。最后,一般的旅游活动,旅游部门更关心的是游客是否满意,因此导游经常通过讲笑话、名人趣闻逸事的方式,甚至不惜曲解景点知识来讨得游客的欢心。但是对于研学旅行来说,其“行” 更注重知识的获得。学生的兴趣当然需要调动,但绝不能通过歪曲背景知识、散布奇谈怪论来实现,而是必须建立在真实、丰富的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目前研学旅行之所以难开展,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研学旅行的特殊性和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育、交通、旅游等部门未雨绸缪,做好研学旅行的各种防范性工作以及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等部门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这样的研学旅行体系的建立,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出的符合安全性原则的体系要求。